English

松花江心的水文测量

1998-08-23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特派记者 郑直 我有话说

描述洪水的大小强弱,两个最基本的数据就是水位和流量,保卫哈尔滨的人们关心松花江的每一厘米涨落,领导层也将依此作出抗洪决策。

22日上午,记者沿江寻找勘测和发布松花江哈尔滨段水文资料的哈尔滨水文站,最终发现那栋白色二层小楼已处于危险之中。翻过子堤,沿着已没于水中并出现局部断裂的浮桥走进水文站,发现水已漫进的观测室里空无一人,但水位记录仪仍在忠实地工作着。

上岸询问,得知水文站工作人员已撤至岸上,可通过自动应答系统电话掌握记录仪的水位数据,但每天仍需进站观察两次,以及时处理记录仪故障。

较之水文站内的观测,水文工作者更艰巨的任务是乘船到江心测量并计算流量等数据,洪水上涨以后,这个工作从过去的每日一次增加到两次,日测量时间在16小时以上。下午,记者跟随返航仅一个多小时的松水文447号船重上江心,进行当日的第二次测量。

在观测室,56岁的高级工程师蔡玉斌告诉记者,他已在江上干了37年,测量过1957年以后哈市的历次大洪水,但这次的水势来势凶猛真是前所未有。一边跟记者聊,蔡工一边在记录纸上登记一个个数据。据他介绍,每次观测都要沿江断面测量18条线,每条线测量两个点,然后根据区间面积和平均流速计算出整个断面的流量,与蔡工的记录相配合的,是一次次定位抛锚,坠有导弹形状铁块的测速仪被放入水中又被提起,另一侧船舷的测含沙量的取水器也不停地出没江水,一桶桶采来的水样整齐地码放一地,江水浑浊湍急,每次起锚,锚链上总是缠绕着大量的玉米杆,甚至有完整的青玉米被带上甲板。

测量船上有8个人,都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水文,哈尔滨水文局副局长白连革也在船上,他已经连续一周带领测量船出航,没有归家了。

归航时船沿岸行驶,船长放慢了速度,白副局长说是怕涌浪拍打子堤。看见一队队奋战在堤上的部队官兵,白副局长不停地向他们挥手,又忍不住告诉记者:我儿子也是当兵的,这会儿正在松花江上游守堤呢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